跳到主要內容
品德教育資源網 研究資源

研究資源

研究資源 RESEARCH RESOURCES
研究資源分類
論文/期刊
研究資源階段
作者
吳宥頡
書名/題目
從人本心理學談十二年國教的品德教育
出版社/研究單位
《台灣教育》 749期 (2024/10) Pp. 74-91
出版時間
2024-10-01
說明

  教育的目的在於傳授知識,透過各種活動和實踐機會,涵養學生的品德, 建立正確價值觀。品德教育是教育至關重要的一環,在培養學生的道德價值觀、 倫理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影響個人成長、社會和諧與文明進步。

  涵蓋小學到高中的十二年國教,提供了連貫且全面性的基礎教育,希冀學 生在穩定的學習環境中成長,從學科知識的增長中,強化學生的品德教育,培養誠實、尊重、責任感、同理心等價值觀,塑造良好的行為與人格。

  強調個體潛能、自我概念和個人價值觀的人本心理學,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鼓勵積極參與、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自信和自尊,發揮他們的潛能,進而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張春興,1999)。

  處於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如何引導學生自動自發的學習,開展與自我、他人、社會、自然之間的互動能力,體驗生命意義,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 續發展,體現全人教育的精神成為重要課題(教育部,2021)。

  人本心理學重視每個人的獨特性和自我實現,其理念運用在十二年國教中的品德教育尤為重要。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和價值觀的多元化,學生面臨的挑戰將日益複雜。有鑑於十二年國教的品德教育宗旨在於建立學生正確價值觀、 增進人際關係、增強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公民素養與促進身心健康,期盼秉持人本心理學的觀點,引導學生內化核心價值觀,成為未來具有高尚品德和強大內在力量的優質公民,因此,如何在十二年國教中推動人本心理學的品德教育實在刻不容緩。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