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資源分類 |
論文/期刊 |
---|---|
研究資源階段 |
|
作者 |
蔡慧玲 ; 黃茂榮 |
書名/題目 |
品德教育與家庭教育之探討 |
出版社/研究單位 |
《台灣教育》 749期 (2024/10) Pp. 45-52 |
出版時間 |
2024-10-01 |
說明 |
品德是個人自我要求的第一守則,家庭是個人生長的第一個環境。清朝教 育家朱柏廬的朱子治家格言,是提醒後代子孫自我品德遵守與家庭關係的應對 進退守則的經典家訓;《禮記·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是修養 自我品德,經營良好家庭關係,就能提醒個人在亂世中對自己和社會的責任與 義務,面對世界的動盪,朝向穩定生活。這顯示出品德與家庭是從個人做起, 進而對社會與國家有重大的影響。教育目的,除了學習,也是價值觀的建立, 行為奠基的方式,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工作,是從播種到收割,緩慢行進又 勢在必行的工作。一個錯誤的價值觀,影響的不只是個人,更是一個家庭,甚 至一個社會。因此,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是在於使個人價值觀與行為有遵循的 方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個人在家庭中成長,形塑一個人的環境起點,如同 樹木的成長,無論是何種的樹木,只要是健康的種子,在適當的環境中,終可 長成一棵大樹。由此可見,品德教育和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且是息息相關的。 教育,通常是在學校場域,也形成教育是學校的責任,但個人離開學校後, 教育的功能仍舊持續,如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都屬教育的一種。家庭更是學校 教育外的第一個實施場地,父母是實施教育的第一個老師,如果品德教育僅在 學校進行,容易成為在學校才要遵守的教條,但品德的習慣,是在生活中的各 個面向,也因此,品德教育的養成,更應溯及到家庭教育中進行,讓人從一出 生就沉浸在品德教育的氛圍中,讓品德從家庭生活開始,成為生活的習慣、社 會的風氣、文化的涵養。 |
網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