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 | 114 | 授課方式 | 實體授課 | ||||
---|---|---|---|---|---|---|---|
線上授課類型 | 是否符合遠距課程規範 | ||||||
課程設定 | |||||||
大學院校名稱 | 國立嘉義大學 | 系所名稱 | 應用歷史學系 | ||||
課程領域 | 藝術人文 | 課程編號 | 3 | ||||
課程中文名稱 | 考試名稱 | 文化創意作品開發實作 | |||||
課程英文名稱 | Development and Hands-0n Practice of Cultural Creative Works | ||||||
授課教師 | 莊淑瓊 | ||||||
課程學分 | 1 | ||||||
課程學分費(單一學分費) | 考試費用 | 0 | |||||
非本校學生課程學分費(單一學分費) | 0 | ||||||
其他費用 | 0 | ||||||
授課地點 | 8/4:國立嘉義大學新民校區D02-203、8/5-8/6:國立嘉義大學新民校區D02-311 | ||||||
開放修課人數上限 | 30 | 最低修課人數門檻 | 4 | ||||
非本校生修課人數上限 | 20 | 高中生修課人數上限 | 10 | ||||
授課起日 | 考試起日 | 20250804 | 20250804 | 授課訖日 | 20250806 | 考試訖日 | 20250806 |
實體上課時間 | 考試時間 |
星期一 Monday 09:00-16:00 星期二 Tuesday 09:00-16:00 星期三 Wednesday 09:00-16:00 |
|||||
考試地點 / 開放名額 |
| ||||||
成績呈現方式 | 百分制 | 成績結果說明 | |||||
使用開課學校自建的報名系統 | 否 | ||||||
課程資訊 | |||||||
考試資訊 | |||||||
課程概述 | 考試範圍 | 本課程以兼具工藝與表演藝術多元價值的懸絲偶為創作元素,引導同學以懸絲偶為起點,在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應用歷史系教師及兩位職人業師的帶領下,以跨傳統到現代的工藝手法,引導手作產出文化創意作品。 應歷系教師:講述懸絲偶戲的歷史,跨文化懸絲偶的差異、懸絲偶的價值創新,以及AI應用於本課程。 木工藝師:大師級的藝師講解從木材的選取到偶身偶頭及偶服的製作,認識木材、黏土、織品等多媒材的使用及技術,帶同學認識懸絲戲偶結構組成及風格偶的製作,同學在知識的基礎上手作戲偶。 漆器工藝師:藝師以極其細膩精緻的葫蘆雕刻及精湛的畫工與漆器工藝聞名,可指導同學由畫圖構圖到雷射切割、穿孔打磨、組裝上色一系列工法製作出客製化懸絲偶掛飾創意作品。 |
|||||
課程目標 | 考試簡介 | 工藝技術源自生活需求,隨時代變遷,生產技術更迭,相較於亮眼的科技,傳統工藝往往隱身巷弄角落,卻仍是文化傳承的推手。本課程帶領同學以懸絲偶為元素,由更多元工藝的角度認識生活,拓展對美學的視野,理解生活技藝的文化脈絡,由職人藝師帶領同學手作,將傳統技藝融入現代生活,並且創新價值,成為地方文化創意產業泉源。 課程目標包含:
|
|||||
課程要求 | 應全程到課參與教學活動 |
||||||
指定閱讀 | 參考資料或線上課程 | 無。 |
|||||
評量方式(修課證明) | 課程參與 65% 作品產出30% 學習單5% |
||||||
評量方式(課程認證考試) | |||||||
課程大綱 | 報名方式 |
|
|||||
聯絡資訊 | 1.林立智 助理,05-2068084,gn2708191@gmail.com 2.教務處開課連絡窗口:買勁瑋專案組員、葉蘊賢組員、連絡電話:05-2717021、register@mail.ncyu.edu.tw |
||||||
課程 / 認證考試連結 | |||||||
備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