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No.1035期

因應變遷‧創造價值-課外活動的挑戰與正向經營


(分享者:陳玟瑜/樹德科技大學學務處課外活動暨服務學習組組長兼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執行秘書)

壹、前言

在一所大學的校園裡,課外活動常常被視為非正式學習的一環,與課程相較,它少了固定的教室、既定的教材與明確的成績評量。但正是這樣充滿自由度與創造力的場域,成為學生展現自我、實踐價值、建立人際關係與探索社會責任的關鍵舞台。
特別是在高教環境劇烈變動的當下,從108課綱的實施、學分彈性化的推進,到全球疫情後的社交型態重組與永續議題的抬頭,課外活動的經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轉機。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在這樣一個轉變劇烈的時代裡,課外活動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又該如何因應學習型態、生活節奏與價值觀的變化,找到與學生生命歷程對話的方式?
身為一名大學課外活動組的組長,長期走入第一線現場,我深刻體會到:真正能讓學生留下深刻記憶、產生轉變的,往往不是某門必修課或某場考試,而是在課外活動中那一場與夥伴共同策劃的活動、一場突破自我極限的志工挑戰,或是一段與社團夥伴深夜對話的陪伴時光。
因此,課外活動絕非課程之外的附加品,它是一個可以被經營、被深化、甚至能夠創造校園文化與社會價值的教育現場。筆者從個人微型觀察當前課外活動所面臨的社會與生活型態變遷挑戰來出發,接續以實務經驗為核心,從角色扮演、專業化、擴大效益、創造價值四個層面來談課外活動之正向經營經驗。期待這些觀察與反思,能為同樣在高教現場努力的課外夥伴,帶來一些共鳴與啟發。

貳、因應變遷:課外活動所面臨的社會與生活型態挑戰

課外活動作為高等教育中一個高度互動、實作導向的學習場域,理應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貼合。然而,隨著社會變遷與學生生活型態的快速轉化,我們發現傳統課外活動的經營模式正面臨多重挑戰,也呼喚我們重新思考其功能與價值。
一、後疫情時代的社交重組
疫情期間,線上課程與遠距活動成為主流,學生習慣了虛擬互動的模式,疫情後對實體活動的參與熱情相對降低。許多學生更傾向觀望型參與,只有在活動內容具有高度個人連結或明確回饋時,才願意投入。這也促使我們在活動設計上,需強調有意義與有感連結,而非僅是熱鬧與規模。
二、108課綱與學習歷程檔案的影響
新進大學生多半經歷過高中職學習歷程檔案的制度洗禮,對於自我發展與能力累積的意識提高。他們會主動思考參加這個活動能為我帶來什麼樣的能力證明,這讓課外活動不僅需具備實作與參與意義,更要能與學習成果產生連結,才能吸引學生主動投入。
三、社群媒體與數位文化主導學生生活
在社群媒體盛行的年代,學生的關係建立、活動資訊與自我展現,逐漸轉移到社群平台上,實體活動若未能同步於數位行銷與社群互動,將難以有效傳播。
四、學習壓力與時間碎片化
學生面臨繁重的學業、打工、證照準備與實習安排,在高張力的時間分配下,參與課外活動的時間壓縮。活動規劃、甚至社員身分認定,皆需要更靈活、彈性,且兼顧短期參與與深度投入的不同需求。
五、多元價值觀與性別意識的抬頭
當代大學生展現對性別平權、族群文化、社會正義的高度敏銳度。活動設計若忽略包容性或文化敏感度,易引發反感甚至輿論壓力。活動執行需在活動中體現多元價值,尊重每位參與者的差異,營造安全、開放且尊重的參與環境。
六、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的新期待
當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成為教育政策,由上而下期待社團活動能對應永續指標以及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的歷程中,是否已確實讓社團學生了解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的意義,是必須被重視的。否則將只流於勾稽和對應的文書形式,無法提升學生透過理解與創造來深化永續發展活動內涵的能力,同時,亦可能造成學生對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的反感,不可不慎。
七、學生參與的熱情冷卻
過往學生對學生會、社團幹部的參與常帶有高度認同感,但現今學生因參與後的個人利益不明確、對組織制度的信任感不高,因此參與意願下降。課外活動經營者需重新思考如何激發學生的公共參與熱情,並設計更具回饋機制與成就感的制度設計。
上述七項挑戰,實則也是一面鏡子,反映出課外活動現場需與時俱進的關鍵所在。課外活動不能只以活動數量與參與人次為指標,更要回到「學生真正需要什麼」的核心來出發,並從設計邏輯、互動模式與價值傳遞三方面,重新定位活動的角色與功能,創造「參與」的價值。唯有主動迎向變遷、以學生為核心、結合跨域資源,課外活動才能持續成為學生在校園中實踐理想、探索自我、成為更好的自己的重要場域。

參、創造價值:課外活動的正向經營思維與策略

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軟實力、社會責任與價值實踐的關鍵場域。面對後疫情時代、生活型態轉變與多元價值崛起,課外活動的經營思維也需轉型升級。綜整個人實務經驗,從角色扮演、專業化、擴大效益到創造價值四個面向,分享課外活動的正向經營策略,讓活動成為驅動學生成長、形塑校園文化的核心力量。
一、角色扮演:由心出發,帶動影響力
課外活動,是大學生展現自我、實踐理想的重要舞台。在這裡,他們嘗試領導、學會合作、理解責任、面對衝突,也慢慢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社會能力。對我們這群幕後的教育行政工作者而言,我們同樣身處角色扮演之中。我們可以是制度的設計者,是活動的協助者,更是學生生命歷程中的陪伴者與見證者。過往,我們或許依靠職務賦予的權力進行課外活動管理(以權服人),但在實際經營中我們逐漸體會,真正長久而有效的影響力,來自於專業的展現(以能力服人),最終更應該回歸到關係的建立與信任的累積(以心服人)。
「有意識的角色扮演,帶出有意思的正向影響力。」若把角色扮演以戴帽子來譬喻,以權服人是主管帽,以能力服人是教師帽,以心服人則是教練帽。課外活動的教育行政工作者在與學生互動的關係中,可以有意識地、自主地戴上適切的角色帽子,且可依情境脈絡和學生需求來切換。我們都是課外活動的教育行政工作者,但這僅是行政上的職務身分,別忘了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選擇在這個身分上扮演何種角色。透過不同的角色扮演,給予學生所需要的養分,能讓支持變得更有溫度、更有力量,進而帶動影響力。

二、專業化:鼓勵多元學習與專業應用,創造高峰經驗
為了建構更多元優質的課外活動學習場域,並創造學生及課外活動人員自我實現的舞台,我們以「社團系」為概念,積極推動一系列專業化策略。
(一)團隊同仁的專業知能提升
面對學生多元的需求與社會變遷的挑戰,第一線的工作夥伴必須不斷精進自我。我們透過研習、證照取得、觀摩交流…等方式持續提升課外活動專業能力,目前全組工作夥伴皆具備「社團經營師」證照,並持續透過參與校內外研習提升能力。
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社團經營師第七期教師班結業式

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社團經營師第七期教師班結業式

(二)建構專業的學生團隊
課外活動是一個可以讓學生學習與發揮的大平台,除了平日學生投入的社團外,我們亦設置了不同屬性的團隊。我們的常設型團隊有:提姆沃克工作團隊、體驗教育團隊、發現愛服務團隊,任務型團隊有:新生領航營領航員團隊、慶典志工團隊。這些學生團隊是我們推動課外活動的主力,他們不僅負責執行任務,更在過程中學習領導、團隊合作、問題解決等能力,學生在團隊中持續學習與發揮,創造自己的自我實現高峰經驗。

(三)IPA分析應用於校園生活滿意度調查
本校學生會會定期進行校園生活滿意度調查,以更貼近學生需求。為了強化調查品質與調查結果的應用性,本組工作夥伴帶領學生了解IPA分析方法,輔導學生會將IPA分析應用於校園生活滿意度調查,每年皆能具體且有效地反映調查結果與改善建議給校內行政單位,並進行後續追蹤。導入並輔導學生團隊應用專業且適切的方法,不僅提升學生能力、強化活動品質,亦可擴大影響力,讓學生的努力被看見。

體驗教育團隊培訓研習

體驗教育團隊培訓研習

體驗教育團隊結業式

體驗教育團隊結業式

(四)社團微學分深化學習
為強化學生在社團中的學習經驗,我們推動「社團微學分」課程,透過一日工作坊的型態,規劃主題研習,讓學生能強化社團經營能力,並轉化為正式的學習成果。工作坊的最後會進行成果發表,透過一個一個的創新方案,社團同學彼此觀摩交流,亦鼓勵學生將方案應用於社團活動,讓學習與應用結合,深化學習成效。

社團微學分課程執行流程圖

社團微學分課程執行流程圖

三、擴大效益:讓學生成為學校的亮點
課外活動的影響力不應只留在校園內,更可走入社區、連結國際,讓學生的學習與實踐成為學校品牌的一環。
(一)校際聯合服務:專長互補,擴展視野
我們與鄰近大學合作,推動聯合志工服務計畫,讓學生在跨校互動中專長互補亦學習他人長處,也鍛鍊溝通與合作的能力。多樣化的合作主題不僅豐富學生的活動經驗,也為校際資源整合開創新模式。
(二)國際志工服務:愛無疆界,放眼世界
在國際化的教育趨勢下,我們鼓勵學生參與國際志工服務,讓學生不僅服務,也能學習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處事態度與溝通技巧。同時,透過學生自身在國外的實踐,也成為學校推廣教育理念與國際能見度的重要助力。
(三)社團聯合成果發表:展現能量,提升能見度
透過到市中心人潮聚集地點辦理社團成果發表,創造一個學生能與大眾對話的舞台,升級學生的舞台經驗,並鼓勵學生邀請親友到場參與,了解他平日所熱衷投入的社團樣貌。同時,我們也邀請南區高中職社團一同參與,促進大學與高中職青年的社團交流。

大馬國際志工隊進行團隊合作方案

大馬國際志工隊進行團隊合作方案

社團校外聯合成發舞台區

社團校外聯合成發舞台區

四、創造價值:讓活動成為生命經驗的養分
課外活動不只是「辦活動」,更是「創造價值」的過程。我們思考的不只是如何讓活動成功,而是如何讓活動的經驗成為學生生命中的養分。
(一)創造服務的價值:心台客運動
「心台客運動」是一個串連在校生、各系師長、校友和在地組織的環島服務計畫,由心台客服務團隊串起一系一縣市的服務方案,環島服務過程更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生命成長歷程。心台客服務團隊及各系師生以自身所學投入社區服務,在接觸多元的服務族群中,不僅提供幫助,更學會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培養關懷與責任感。這種由內而外的轉化,正是教育的深層目標。
(二)創造人才的價值:提姆沃克工作團隊
當學生經過一年在社團的歷練卸下幹部職務時,也是他的態度與能力成熟的時候,若能有舞台讓這些人才持續展現和發揮,相信將會為社團帶來更好的能量,提姆沃克工作團隊就是在這樣的信念之下誕生的。我們培養的是能獨當一面的學生團隊,從專案規劃、溝通協調到現場執行,學生在一場場活動中持續練就活動執行與領導能力。許多提姆沃克畢業生回饋,這段歷程幫助他累積更強的能量,建立自信與實力,並找到職涯方向。

心台客團隊與流設系進行剪髮服務

心台客團隊與流設系進行剪髮服務

提姆沃克工作團隊辦理卓越幹部研習

提姆沃克工作團隊辦理卓越幹部研習

肆、結語
課外活動的正向經營,不是一蹴可幾,而是持續調整、積累能量的歷程。從一次次的小改變,逐步為整體質量的大改變。正向經營的關鍵,在於「正向」!方向對了,簡單的事情持續地做,做的人就會變專家,而量變也會帶動質變,進一步讓活動成為驅動學生成長、形塑校園文化的核心力量。
未來,我們將繼續連結校際伙伴學校共創價值,落實學生的永續發展(SDGs)教育,並持續在少子化浪潮中創造課外活動的價值,讓課外活動不僅是記憶中的青春,更是驅動學生改變世界的起點。

News 1

遠離毒品.青春無敵—國立中正大學「2025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與輔導國際研討會」

發布時間2025-06-05

為精進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工作並借鏡國際經驗,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於114年5月28日舉辦「2025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與輔導國際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教育部指導,邀請來自美國、加拿大、澳洲及日本等國學者專家,針對青少年毒品濫用的預防與處遇政策進行專題演講與經驗分享,期望提升第一線毒品防制人員與學務輔導人員的專業知能,教育部林伯樵主任秘書特別到場,感謝所有與會人員對於校園反毒工作的努力。近年來,隨著網路科技與通訊軟體快速發展,網路涉毒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涉案年齡層亦有所下降,加上青少年涉毒行為常與幫派組織有所關聯,成為本次研討會的重點議題之一。會中發表多篇研究成果,包含「從情境行動理論探討青少年涉毒與幫派參與行為模式」、「青少年詐欺犯罪現況、犯罪模式與防制對策」及「涉毒少年參加幫派之研究」等,顯示政府與學界對青少年毒品、詐欺與幫派問題高度重視,並積極研擬因應對策。配合行政院「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第3期推動目標,研討會開場邀請臺灣高等檢察署與教育部進行專題報告。高檢署針對臺灣近年毒品查緝情勢進行深入分析,教育部則分享校園防制藥物濫用的現況與作為,特別針對社會關注的「喪屍煙彈」濫用問題說明相關處置,其主要成分「依托咪酯」已提列為第二級毒品,教育部會持續加強學校教育人員對電子煙產品的辨識與通報流程,攜手警政、衛政等單位共同防堵毒品入侵校園。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在教育部協助下設立,是中、南部地區重要反毒教育據點,每年吸引數千人次參訪。此次研討會現場設置教育成果展示區,由10個縣市學生校外會及衛生局設攤展出,舉凡結合全民國防教育的反毒射擊遊戲、AI反毒智能機器人、反毒布袋戲人偶等,宣導模式創新富有教育意義,讓與會者在觀摩與交流中深化防制藥物濫用知能。本次活動詳情與研習手冊可至中心網站(http://deptcrc.ccu.edu.tw)查詢及下載。

News 1

教育部「114年性別平等教育日策展」開展 邀您一同穿梭在光影之間 探索無所不在的性別

發布時間2025-05-07

為加強各級學校對性別平等教育的關注與實踐,今(19)日舉辦「114年性別平等教育日策展《元宇宙下的性別光影展—穿越虛實之境、返家啟程》」開幕式活動,自114年4月19日至5月11日於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7樓西側特展室開展,邀請各界共襄盛舉,一起穿梭在光影之間探索無所不在的性別。

News 1

You Are The One.We Are The Team!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選點亮校園無限精彩

發布時間2025-04-11

為促進大專校院學生社團活動發展,教育部於3月29日(星期六)至30日(星期日),於國立中央大學舉辦「114年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選暨觀摩活動」,計有118所大專校院214個社團報名參加「大專校院社團評選」;52個社團報名「年度最佳社團特色活動」。教育部吳林輝司長出席頒獎,表示對學生參與社團經營的肯定與支持,也期許同學透過社團活動,提升公民責任與社會參與感,為社會帶來更多溫暖、正向能量!年度主題You Are The One.We Are The Team!說明每一個參賽社團都是獨特的「萬中選一」,教育部與大家站在一起,我們挺你! 評選結果30日現場公布並辦理頒獎典禮,得獎名單同步公布於活動網站(網址: https://cis.ncu.edu.tw/NsaSys/),共計頒發最佳社團特色活動獎10名、大學校院及技專校院特優獎23名、優等獎31名及甲等獎42名,獲獎社團除致贈獎牌外,另頒發獎金鼓勵學生,最佳社團特色活動獎將獲得獎金新臺幣1萬5,000元、特優獎3萬元、優等獎2萬元、甲等獎1萬元。

News 1

全民國防教育學科中心打造跨領域共備社群

發布時間2025-03-05

  隨著全球國際情勢的變遷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全民國防教育正逐步轉型,從傳統的知識傳授,邁向更具實踐性與多元性的學習方式。教育部全民國防教育學科中心以培養跨領域教師、創新教案設計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核心

News 1

114年元月軍訓教官授勳暨晉任授階典禮

發布時間2025-02-07

 教育部114年元月軍訓教官授勳暨晉任授階典禮於113年12月24日假臺中市立臺中高級工業中等學校舉行,典禮由教育部鄭英耀部長親臨主持,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吳林輝司長、臺中市政府教育局主任秘書、各級學校校長、軍訓室主任、各直轄市及縣市聯絡處軍訓督導、授勳及晉任授階軍訓教官及眷屬受邀出席,本次授勳及晉任上階軍訓教官,由部長親自佩授勳章及新階。 本次授勳的同仁共有155位及獲晉任上階共有29位,其中晉任上校9位,晉任中校20位,在座教官同仁今日能夠獲得晉任上階的殊榮,代表平日戮力以赴、卓越工作績效及優異的本職學能獲得肯定,部長謹代表教育部對所有晉任上階軍訓教官同仁,表達最深的祝賀。而獲階級職務的晉陞是代表責任的加重,期盼大家時時自我期許,紀律與要求,迎接未來更多的挑戰,並持續為教育現場及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在這個科技快速發展的世代,校園所有青年朋友在整個成長的過程,雖然充滿創意,但也讓我們的學校工作充滿更多無法想像的挑戰,我們所有的教官同仁秉持著-全國教官服務全國學生,學生所在之處皆是校園的精神服務學生。當國內發生任何重大災害事件,教官同仁們總是在第一個時間確認是否有學生受傷、受難,就像4月花蓮地震造成的災害,或者甚至許多的這些天災、颱風,教官同仁們都是臨危受命,前往現場協助並代表教育部對受傷的師生表達慰問之意,這都是教官同仁們犧牲奉獻,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同時也犧牲許多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謝謝在背後全心支持的所有寶眷,讓教官們可以在工作崗位上放心去做。 怎麼樣提供一個友善的校園學習環境,軍訓教官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學生事務是艱辛且繁瑣的工作,尤其在新興媒體及多元資訊環境影響下,教官同仁們所面對學生事務與問題是相對複雜,因此在學務處理上更需要同理心、變通性及抗壓性,希望教官同仁們能調適面對社會變遷帶來的衝擊與挑戰,尤其面對校園安全的危機管理,學生輔導,自身安全,防詐宣導,交通安全等諸多攸關學生事務工作,均考驗教官同仁們的處置與反應能力,期許教官同仁認同身為學務人員的一個價值外,更具以學生為中心,且重視學校團隊合作的理念,共同營造學務工作的創新與發展,並強化校園防護安全機制,提供師生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協助學校打造健康安心的校園環境。 部長同時感謝承辦本次授勳暨晉任典禮的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臺中市立臺中高工提供相關人力資源,行政服務及優質的典禮會場,讓晉任典禮能夠在隆重、溫馨的氣氛中舉行,使今天的晉任典禮能夠圓滿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