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教育部首次舉辦大專校院特殊教育主管會議
為響應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教育部於113年12月16、17日首次舉辦大專校院特殊教育主管會議,邀集全國大專校院特殊教育主管共同研討及瞭解當前特殊教育工作政策,並藉由實務經驗分享與交流,針對當前特殊教育工作的主要議題集思廣益。
臺灣女孩日特映會精選影片-「比基尼大作戰」及「搬家行動守則」
今(113)年臺灣女孩日(10月11日)教育部於光點臺北2樓多功能藝文廳舉辦電影特映會。教育部與社團法人台灣女性影像學會攜手合作,透過舉辦本次影展,期待提升各級學校突破性別刻版印象並重視性別平等權益,逐步引導學校落實建置友善、無歧視的性別平等學習環境,並邀請大家一起共襄盛舉!特映會精選《比基尼大作戰》及《搬家行動守則》2部電影於現場播放,並嚴選6部影片作為臺灣女孩日專屬片單,於113年10月至12月期間巡迴學校辦理影片放映活動,以傳達「臺灣女孩日」精神。
性別平等最被大眾關注的議題之一是「身體」的自主,對此,今年女性影展特別挑選2部影片,從不同的年齡層去探討性別中的身體凝視。《比基尼大作戰》描述10歲的女孩與朋友在泳池玩樂,父母要求她穿上比基尼,他開始思索相似的身體部位,為什麼身旁的男孩可以打赤膊?本片從孩子的視角,以喜劇童趣的方式,反思青春期的性/別身體在社會中受到的限制。輕快的配樂與節奏,讓這部片更顯輕鬆,也獲得2023年棕櫚泉國際短片影展觀眾票選獎。
另一部片是來自伊朗導演伊拉赫.埃斯梅利的作品《搬家行動守則》,長期關注女權與性別議題的她,經歷過高喊「女人、生命、自由」的大規模抗爭行動,她相信在抗爭中受到啟發的思想也能延續到家中,因此選擇不戴頭巾回家。在幫忙老家搬家的過程中,原本是不同世代的家人團聚的時刻,卻要面臨與家人之間的矛盾衝突。不戴頭巾是否是引發家庭論戰的起火點?本片也獲得2024瑞士真實影展青少年評審團最佳短片獎。
除了特映會現場播放電影之外,「臺灣女孩日」專屬片單中的其他四部也非常精彩。《失控十八歲》改編德國當代獲獎小說,呈現出主角並非「完美受害者」的複雜樣貌,帶來更多道德曖昧的討論層次;《青春謊言之旅》其靈感來自真實事件,故事描述一名女孩充受困於自己編造的懷孕謊言中,最終成為校園風暴的中心;《空手防衛》描繪有聽覺缺陷的女孩如何用空手道對抗世界無所遁形的權力與暴力;《舞影追光》則著重練習韻律體操的女孩自我突破的道路。
為呼籲各國關注年輕女性所面臨的困境,聯合國宣布10月11日為「國際女童日」,我國行政院也訂定「臺灣女孩日」響應理念,力求落實性別培力及女孩權益保障,鼓勵女孩撕下刻板印象標籤,實踐自我價值。相關活動訊息將公告於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https://www.gender.edu.tw)及臺灣女孩日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
為響應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教育部於113年12月16、17日首次舉辦大專校院特殊教育主管會議,邀集全國大專校院特殊教育主管共同研討及瞭解當前特殊教育工作政策,並藉由實務經驗分享與交流,針對當前特殊教育工作的主要議題集思廣益。
為表揚推動生命教育工作表現具特色之公私立各級學校、績優人員及優勝生命教育微電影,逐步將生命教育從校園推展至社會各角落,教育部於12月13日辦理「113年教育部生命教育特色學校、績優人員及微電影競賽頒獎
教育部分別於113年9月23日、12月2日辦理「113年大專校院校園性別友善空間研討會」中南區及北區場次,委託國立中山醫學大學、淡江大學辦理,邀請學校總務單位、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及學務單位人員參與,強
教育部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立法精神,補助大專校院推動性別平等教育,並以「尊重多元性別差異」、「消除性別歧視」及「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為目標,除法律規範外,亦透過多元面向進行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