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No.1036期

國立屏東大學整合校內外輔導資源 多角度提升身心障礙學生職涯準備度


(國立屏東大學資源教室 黃暐程輔導人員)


該如何協助一名莘莘學子,轉化為能自立生活、成為重要他人支柱,更可以與時代同行的「社會人」呢?在就業領域繁盛若花、新創知識昨是今非的當代社會中,顯然成為一道難題。從個體角度而言,要多方評估、覺察社會脈動,形成現實感銜接社會發展,逐漸達到生涯成熟,已並非易事;更遑論在自我調適、社會觀察、身心障礙與市場條件等挑戰衝擊下的特殊需求學生們,顯然需有多方協力共同支持,方得以在瞬息萬變的人生旅程中,立於平等的位置。

國立屏東大學自112年起,申請「教育部大專校院推動身心障礙學生職涯輔導補助計畫」,積極推動本校特教學生的生職涯輔導規劃,包含具體化輔導機制、規劃多元屬性活動、整合校內外輔導資源,以及辦理本校教職員培力課程等,說明如下:

一、具體化輔導機制:建構明確個別化生職涯輔導模式

國立屏東大學以生涯發展階段理論作為核心,立基於自我概念系統的全人理念,並以WISER三級輔導模式為系統框架、RTI介入反應為執行策略。標定「職涯試探」、「職能養成」、「職場實習體驗」與「就業轉銜」等四個階段為橫軸;劃分「輔導活動」、「個別輔導」,與「轉介會談」等三個層次為縱軸,設計以學生為本位的評估、分流、介入與再評估的輔導機制。藉此評估及增進學生的專業技能、共通性職能、跨領域能力並持續滾動式修正,以有效提升職涯準備度。

二、規劃多元屬性活動:多角度提升學生職涯準備

國立屏東大學自112年起,合計規劃及辦理了十多場次的課程,包含團體、工作坊、企業參訪以及講座課程等多元形式,活動結合校內外資源,共分為四大系列活動。

(一)「繪製夢想藍圖系列活動」以自我覺察、內在需求梳理為課程主軸,協助學生多面向探索自我。如與本校社區諮商中心合作辦理的「層層漣漪成長團體」,邀請有特教輔導經驗的心理師。活動中協助身心障礙學生了解自我特質,並透過團體彼此的生活經驗,協助開始評估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活動後學生回饋非常期待每次大家的經驗分享,也希望可以再延長次數。



學生透過層層漣漪成長團體瞭解自我特質

學生透過層層漣漪成長團體瞭解自我特質

學生在層層漣漪成長團體中分享生活經驗

學生在層層漣漪成長團體中分享生活經驗

(二)「化身鋼鐵人系列活動」以增進共通性職能為課程主軸,透過實務性技能培力學生。如與巨匠電腦合作的「GhatGPT&簡報實務」課程,融合ChatGPT與簡報軟體設計,將得以提供本校資源教室學生在學職涯旅途上培養數位知能,以增加其職場軟實力。學生皆表示GPT可以協助簡報排版,對於未來課業有很大的應用性。

(三)「邁向新視界系列活動」以真實體驗、職人開講為課程主軸的,協助學生與社會職場相接觸。如邀請果醬個人工作室來本校開辦DIY廚房,並分享其品牌經營的歷程;聯繫即將前往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公費留學的資源教室畢業學姐,返校分享逐夢歷程中的酸甜苦辣;與高雄捷運公司合作,前往其南機廠與行控中心參訪,了解交通旅運業的真實樣貌。

參訪高雄捷運公司,了解交通旅運業的真實樣貌

參訪高雄捷運公司,了解交通旅運業的真實樣貌

辦理手工果醬DIY工作坊,邀請業者分享其品牌經營的歷程

辦理手工果醬DIY工作坊,邀請業者分享其品牌經營的歷程

(四)「浪‧社會系列活動」以強化就業轉銜準備度為課程主軸,聚焦在社會適應,協助學生降低焦慮並發展應對策略。如與無印良品合作的穿搭工作坊,進行移地教學,前往高雄大立百貨,由現場服飾搭配師個別協助挑選合身服飾。活動為學生建立服飾意象的基礎概念,並增進社會生活經驗。活動後學生回饋未來在不同場合需要選擇合適的服裝時,會更加沒有困擾和有壓力。

辦理穿搭工作坊,由服飾搭配師個別指導學生挑選合適服飾

辦理穿搭工作坊,由服飾搭配師個別指導學生挑選合適服飾

學生學習如何在不同場合需要因應的合適服裝

學生學習如何在不同場合需要因應的合適服裝

青年職涯發展中心職涯諮詢師入校協助學生

青年職涯發展中心職涯諮詢師入校協助學生

三、整合校內外輔導資源:鎖定個別差異協助生涯領航

國立屏東大學的生職涯輔導規劃中,「個別化輔導會談」是作為承先啟後的核心工作,職涯輔導員將透過海報宣傳、與個管輔導員評估等方式邀請學生。過程中採用包含牌卡、測驗等多元輔導工具,並依據學生需求調整晤談方向與次數。

在會談過程中連結校內外資源,在內與本校職涯發展處合作,若學生在專業領域發展上缺乏相關資訊與細節,協助其申請與各系輔導老師晤談;對外則與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青年職涯發展中心YS合作,邀請具特教學生諮詢背景之職涯諮詢師入校協助學生。

辦理教職員培力課程

辦理教職員培力課程

四、教職員培力課程:擴展特教學生支持系統

國立屏東大學亦於暑假期間辦理教職員培力課程例如亞斯大專生的認識與生涯輔導、生職涯牌卡使用、藝術治療應用於特教生輔導等主題。一方面提升校內教職員在特教學生生職涯輔導知能上的意識與概念;另一方面則增進跨單位聯繫,使學生的特教需求出現時,能及時獲得適切的關懷、協助與轉介。

五、結語

如前所述,在生職涯輔導補助計劃下,國立屏東大學的特教學生,可使用個別輔導、轉介會談、講座、工作坊、校外參訪等方式,階段性釐清生涯需求、滾動式調整發展方向,並逐步形成現實感,以達到生涯成熟!

News 1

114年反毒有功人士團體頒獎典禮─健康永續 無毒臺灣

發布時間2025-07-09

 為表彰毒品防制工作表現卓越的個人與團體, 114年「反毒有功人士團體頒獎典禮」今(24)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行,賴清德總統及行政院卓榮泰院長蒞臨現場頒獎。今年頒獎典禮由教育部主辦,本屆以「健康永續.無毒臺灣」為主題,象徵政府致力推動無毒社會、守護國人健康的決心。本次典禮共頒發26位(組)有功人士與團體,現場200餘位來賓共襄盛舉,一同見證得獎者的成果與榮耀。 賴總統致詞時強調,「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第3期已經起步,政府將深化四大目標:持續強化源頭打擊與查緝能量、深化預防教育、精進戒癮資源及建立無縫接軌的復歸支持系統。透過政府跨部門合作並結合民間力量,全民形成共識、齊心拒毒,反制毒品危害,共同打造「健康臺灣」。教育部鄭英耀部長引言時提到,近年網路與通訊發展促使幫派轉向數位平臺從事詐騙與毒品交易,濫用「喪屍煙彈」依托咪酯的事件頻傳。教育部配合「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校內落實教育宣導、清查篩檢及春暉輔導三級預防策略,113年辦理5萬餘場校園入班宣導,降低學生涉毒風險;校外則與警方合作緝毒溯源通報,並結合地方政府與社教場館辦理3千場次反毒活動,有效提升師生拒毒意識。卓院長於典禮感謝所有獲獎者為打造「健康臺灣」做出貢獻。政府透過檢、警、憲、調、海巡及關務等六大緝毒系統合作,「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自推動以來,已使我國每年平均毒品施用人數從第一期的5萬3,966人,降至4萬2,606人;每年平均初次使用毒品人數也由1萬1,746人,降至8,648人,顯示政府已建立科技化、跨部會協作的防毒體系。 本次獲獎人士與團體共區分「拒毒預防」、「防毒監控」、「緝毒合作」、「毒品戒治」等4組,除毒品戒治組入選8名外,其餘組別各有6名獲獎,每名獲獎人員及團體均為反毒工作貢獻心力多年,本次獲獎實至名歸。例如,在拒毒預防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黃久美特聘教授,主持教育部「藥物濫用防制認知檢測問卷資料統計分析計畫」長達10年,協助掌握青少年藥物濫用認知現況,融合創新科技提升防制教育效益,學術與實務並重,深耕校園防毒,貢獻卓著。防毒監控組由三軍總醫院病理部-北部地區臨床檢驗毒物中心獲獎,該中心協助國軍推動反毒,擔任毒品檢驗關鍵角色,不僅優化檢測流程並拓增項目,亦致力人才培育與經驗傳承,鼓勵醫學檢驗學生毒品檢測並取得認證,提升年輕世代對鑑驗機構的信任與參與。 緝毒合作組的法務部調查局南部地區機動工作站林宏儒調查官,憑藉專業與行動力,透過臺美情報交換,成功攔截金星號毒品走私案(甲基安非他命529,660公克),並提供情資協助美方在泰國與柬埔寨查獲鉅量毒品,不僅展現跨境執法與情報合作的高度整合能力,也彰顯臺灣在國際毒品防制合作中的能見度與實質貢獻。 毒品戒治組由財團法人基督教更生團契-永新中途之家幸福農場獲獎,長期提供穩定、安全的復歸空間,協助藥癮者擺脫高風險環境,透過實作與生活訓練培養自立能力,並設立「帶我回家工作坊」,導入社會企業理念,透過身心重建及技能訓練,重建生活信心。毒品防制是全民共同的責任,除了政府的通力合作,更仰賴民間力量的參與與支援。從校園到社區、從防堵到輔導,整合預防教育與多元資源,才能有效應對毒品問題,凝聚全民共識,穩健邁向「健康永續、無毒臺灣」的目標。

News 1

114年暑假期間學生活動安全注意事項

發布時間2025-07-09

 114年暑假將至,教育部請全國各級學校運用多元宣導管道,加強校園安全工作,提醒家長留意孩子,避免孩子涉足不良場所或從事無安全規劃的活動,以維護其身心健康及安全。近來國內發生幾起重大交通事故,請各校持

News 1

遠離毒品.青春無敵—國立中正大學「2025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與輔導國際研討會」

發布時間2025-06-05

為精進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工作並借鏡國際經驗,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於114年5月28日舉辦「2025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與輔導國際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教育部指導,邀請來自美國、加拿大、澳洲及日本等國學者專家,針對青少年毒品濫用的預防與處遇政策進行專題演講與經驗分享,期望提升第一線毒品防制人員與學務輔導人員的專業知能,教育部林伯樵主任秘書特別到場,感謝所有與會人員對於校園反毒工作的努力。近年來,隨著網路科技與通訊軟體快速發展,網路涉毒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涉案年齡層亦有所下降,加上青少年涉毒行為常與幫派組織有所關聯,成為本次研討會的重點議題之一。會中發表多篇研究成果,包含「從情境行動理論探討青少年涉毒與幫派參與行為模式」、「青少年詐欺犯罪現況、犯罪模式與防制對策」及「涉毒少年參加幫派之研究」等,顯示政府與學界對青少年毒品、詐欺與幫派問題高度重視,並積極研擬因應對策。配合行政院「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第3期推動目標,研討會開場邀請臺灣高等檢察署與教育部進行專題報告。高檢署針對臺灣近年毒品查緝情勢進行深入分析,教育部則分享校園防制藥物濫用的現況與作為,特別針對社會關注的「喪屍煙彈」濫用問題說明相關處置,其主要成分「依托咪酯」已提列為第二級毒品,教育部會持續加強學校教育人員對電子煙產品的辨識與通報流程,攜手警政、衛政等單位共同防堵毒品入侵校園。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在教育部協助下設立,是中、南部地區重要反毒教育據點,每年吸引數千人次參訪。此次研討會現場設置教育成果展示區,由10個縣市學生校外會及衛生局設攤展出,舉凡結合全民國防教育的反毒射擊遊戲、AI反毒智能機器人、反毒布袋戲人偶等,宣導模式創新富有教育意義,讓與會者在觀摩與交流中深化防制藥物濫用知能。本次活動詳情與研習手冊可至中心網站(http://deptcrc.ccu.edu.tw)查詢及下載。

News 1

教育部「114年性別平等教育日策展」開展 邀您一同穿梭在光影之間 探索無所不在的性別

發布時間2025-05-07

為加強各級學校對性別平等教育的關注與實踐,今(19)日舉辦「114年性別平等教育日策展《元宇宙下的性別光影展—穿越虛實之境、返家啟程》」開幕式活動,自114年4月19日至5月11日於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7樓西側特展室開展,邀請各界共襄盛舉,一起穿梭在光影之間探索無所不在的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