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屏東大學整合校內外輔導資源 多角度提升身心障礙學生職涯準備度
(國立屏東大學資源教室 黃暐程輔導人員)
該如何協助一名莘莘學子,轉化為能自立生活、成為重要他人支柱,更可以與時代同行的「社會人」呢?在就業領域繁盛若花、新創知識昨是今非的當代社會中,顯然成為一道難題。從個體角度而言,要多方評估、覺察社會脈動,形成現實感銜接社會發展,逐漸達到生涯成熟,已並非易事;更遑論在自我調適、社會觀察、身心障礙與市場條件等挑戰衝擊下的特殊需求學生們,顯然需有多方協力共同支持,方得以在瞬息萬變的人生旅程中,立於平等的位置。
國立屏東大學自112年起,申請「教育部大專校院推動身心障礙學生職涯輔導補助計畫」,積極推動本校特教學生的生職涯輔導規劃,包含具體化輔導機制、規劃多元屬性活動、整合校內外輔導資源,以及辦理本校教職員培力課程等,說明如下:
一、具體化輔導機制:建構明確個別化生職涯輔導模式
國立屏東大學以生涯發展階段理論作為核心,立基於自我概念系統的全人理念,並以WISER三級輔導模式為系統框架、RTI介入反應為執行策略。標定「職涯試探」、「職能養成」、「職場實習體驗」與「就業轉銜」等四個階段為橫軸;劃分「輔導活動」、「個別輔導」,與「轉介會談」等三個層次為縱軸,設計以學生為本位的評估、分流、介入與再評估的輔導機制。藉此評估及增進學生的專業技能、共通性職能、跨領域能力並持續滾動式修正,以有效提升職涯準備度。
二、規劃多元屬性活動:多角度提升學生職涯準備
國立屏東大學自112年起,合計規劃及辦理了十多場次的課程,包含團體、工作坊、企業參訪以及講座課程等多元形式,活動結合校內外資源,共分為四大系列活動。
(一)「繪製夢想藍圖系列活動」以自我覺察、內在需求梳理為課程主軸,協助學生多面向探索自我。如與本校社區諮商中心合作辦理的「層層漣漪成長團體」,邀請有特教輔導經驗的心理師。活動中協助身心障礙學生了解自我特質,並透過團體彼此的生活經驗,協助開始評估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活動後學生回饋非常期待每次大家的經驗分享,也希望可以再延長次數。
學生透過層層漣漪成長團體瞭解自我特質
學生在層層漣漪成長團體中分享生活經驗
(二)「化身鋼鐵人系列活動」以增進共通性職能為課程主軸,透過實務性技能培力學生。如與巨匠電腦合作的「GhatGPT&簡報實務」課程,融合ChatGPT與簡報軟體設計,將得以提供本校資源教室學生在學職涯旅途上培養數位知能,以增加其職場軟實力。學生皆表示GPT可以協助簡報排版,對於未來課業有很大的應用性。
(三)「邁向新視界系列活動」以真實體驗、職人開講為課程主軸的,協助學生與社會職場相接觸。如邀請果醬個人工作室來本校開辦DIY廚房,並分享其品牌經營的歷程;聯繫即將前往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公費留學的資源教室畢業學姐,返校分享逐夢歷程中的酸甜苦辣;與高雄捷運公司合作,前往其南機廠與行控中心參訪,了解交通旅運業的真實樣貌。